九月二十九号傍晚,中国北方炸锅了。
从北京到新疆,无数人看到同一幅奇景。一条发光的巨龙,拖着长长的尾巴,在云里蜿蜒前行。最后,它“嘭”地一下,炸开成一个巨大的螺旋光环。
朋友圈瞬间被刷爆,大家都在猜这是什么。专家很快出来解释:别激动,这是“火箭云”。火箭尾气在高空,被太阳的最后一丝光照亮了而已。
话是这么说,但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就在几天前,地球另一边,美军刚演完一出密集的导弹发射大戏。这时间点,也太巧了。这片云,越看越有味道。
大洋彼岸的下马威
时间往前倒几天。九月十七到二十一号,短短五天。佛罗里达外海,一头深海巨兽悄然抬头。美军的“俄亥俄”级核潜艇,一口气往大西洋打了四发“三叉戟”洲际导弹。
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射程一万两千公里,一枚就能带八个核弹头。是美国压箱底的宝贝。
美军官方说,别紧张,就是一次例行测试。可谁信呢?两周前,我们刚在阅兵式上亮出东风-5C。那“全球快递”的霸气,把西方吓了一跳。十四天后,四枚洲际导弹就呼啸着升空。这哪是暗示,这简直是贴着脸在喊话。
导弹没带弹头,但飞过的路线就是一种语言。从加勒比海出发,横穿大西洋,最后掉进非洲西海岸的公海。那个落点选得相当刁钻,正好能覆盖欧洲那帮盟友的心病。一石二鸟,既是冲着我们来,也是在给小弟们打气。大国之间的核游戏,已经懒得再藏着掖着了。
你出招我便接招
美国人的肌肉刚秀完,我们的夜空就被那道光龙点亮了。
懂行的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普通发射。一道光从西北升起,是靶弹。另一道光从华北腾空,是拦截弹。两道光在两万米高空精准交汇。这就是一次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反导试验。
一级火箭脱落,二级火箭点火调整姿态。最后拦截器像个神枪手,稳稳撞上高速飞行的靶弹。难度多大?相当于在二百公里外,打中一枚一块钱的硬币。
而且专门挑黄昏这个点,更是门道十足。高空的火箭云,在夜幕的背景下特别显眼,地面的光学和雷达设备看得一清二楚。试验范围横跨大半个中国,摆明了就是告诉所有人:我们这套系统,能保护这么大一片国土。
这已经是我们第七次公开陆基中段反导试验成功。一次比一次从容,一次比一次大方。这种“低调的炫耀”,老百姓看了安心,对手看了,心里就该掂量掂量了。
真正的王牌是盾牌
这一矛一盾,看着没关系,其实招招对应。九月中,美军把“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直接摆到了日本的基地里。那玩意儿能打“战斧”,射程覆盖京津唐。简直是把炮口顶在了我们脑门上。没几天,我们就在山东外海搞了场低空拦截回应。
你来我往,见招拆招。我们的底气,是一整套立体的防御网。往高了说,有红旗-19,能在大气层外一千多公里拦截高速目标。往低了说,有在中东战场打出赫赫威名的“天穹”激光系统,配套的AI雷达,六秒钟就能锁定并摧毁目标。
当然,光有盾也不行。我们的“矛”磨得也相当锋利。海里的“巨浪-3”,射程同样一万两千公里,核潜艇在家门口就能覆盖全球。天上的“惊雷-1”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过十马赫,专门用来敲掉对方的反导阵地。一套攻防兼备的核盾牌,正在成型。
结语
美军的“三叉戟”,曾经是海洋霸权的代名词。但现在,当你的假想敌,亮出了一面能挡住你长矛的“神盾”时,这根矛的威慑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当美国的分析师们还在对着卫星图,苦苦计算我们反导试验的各种参数时,我们已经用一场全国人民都能看到的“天文奇观”,告诉了世界一个新常态。
今天的大国博弈,天平上的砝码,已经不只看谁的矛更尖,更要看谁的盾更厚。夜空里的那片云,早就散了。但它在战略天平上投下的分量,会一直都在。
就像一个网友说的:“搁以前,看到这种新闻心里还咯噔一下。现在?就俩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