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中国当软柿子,敢挑事却见美国就怂,这些国家怕啥呢
我坐在沙发上一边刷着手机,一边疯狂吐槽,这个世界啊,真是越变越有意思。看新闻有人挑事,觉得中国就像个随时可以“拆”的柿子,结果呢,一提到美国,大家就全都变得像打了鸡血似的怕得要死。这不,不少国家竟然敢公开反复试探中国,却对美国的威慑如临大敌。你说,这是不是怪事?反正我每次搜资料都能看到鲜明的对比:不要以为大国像个“软柿子”,其实背后套路一清二楚。
咱中国的打法一直是“和为贵”。习惯了低调、克制,面对激烈的边境摩擦、贸易摩擦,也不过是会谈、妥协、继续合作。别以为这就是软弱,这是大国的韧性,懂得在大局里谋取最大利益。2023年,我查资料看《南非外交部长:沙特伊朗等五国已正式成为金砖成员国》,当中有提到沙特、伊朗加入金砖,明显是对美元体系的“去依赖”。
然后,你看看美国的套路一向直来直去。只要你稍微不顺了它的意,经济制裁、断供芯片、冻结资产,没商量。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你懂得,他们被制裁得烦死。去年,美议员甚至专门立法,限制和惩戒和这些国家合作企业的行为。如果说以前国际关系还可以用“平衡”来比喻,现在基本变成了“站队”问题。美国就是想用压力绑架那些路线不一样的国家,除了一味吹嘘自己“自由民主”,实际上手段粗暴得不行。
我看,从数据上讲,这个差异再明显不过。2023年,路透社的报道指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信任度远超美国,差距大得惊人。数据显示,中国是一带一路的主要推动者,总投资超1万亿美元,现在已覆盖150多个国家。疫情时期还给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你说,这硬实力加软影响,谁比得过?而美国?人家更喜欢用威慑,惩罚,比如断供芯片、冻结资产啥的。去年,美财政部直接对某些国家的能源公司实施次级制裁,搞得俄罗斯的出口都打了个折。
你别以为这些事情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背后逻辑很清晰。国家的行为本质就是理性选择。你态度温和点,它就觉得可以试探你,反复挤兑你。你再强硬点,它就知道你不是吃素的,但也不会轻易动真格,因为底线还得看。拿加拿大比喻吧,2022年出口中有78%卖的都是美国,跟美国闹僵,经济马上跟个沙包似的瘫了。越南也是两面讨好,赚得盆满钵满,可从来不敢跟美国“明确表态”。这都说明什么?他们不怕中国,怕的是美国的狠。
整件事最早让我觉得奇怪的,是中国的克制。军事上不断增强,去年我看数据,中国国防支出占GDP比例还不到1.5%,比美国的3.5%还低得多。在海外的军事存在也很有限,没有像美国那样在全球部署800多个基地。南海的时候,遇到美军侦察机,中国的反应是什么?歼-16果断上去拦截,却没有升级成为大规模冲突。这叫克制,是真正“会打架但不乱打”的那种。
但这份克制被一些国家当成“软弱”。立陶宛就很典型,一方面挑衅中国,一方面又在美国面前讨好。你说,这不自取其辱?问题是很多国家都在玩“双标”,越玩越焦头烂额。美国的霸权逻辑就像个永远不变的公式:威胁越大,反弹越激烈。金砖扩容就是例子,比如沙特、伊朗加入,表达“去美元化”的诉求。这不就是在彰显,世界越来越不买美国那一套了。
我还发现,去年IMF的预测也透露点信息:中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30%,而美国只有15%。这什么意思?靠合作,用市场自发的带动力。你让我想起去年国内某经济学家说过一句话:依靠制裁和威胁,终究只是短期局部“威慑”,真正的长远影响还是靠市场和软影响力。
这一切的变化背后,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上的位置不再那么“温和”了?你说得对,不能一直忍着。忍了不代表软弱,反而要在坚持和平的同时释放出真实的底线。你得让他们知道,硬的不一定是你唯一的底线,但你一旦亮出底线,就是真正的底气。
今后这个多极化趋势会怎么走?一种可能是,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美国的霸权不再“稳赚不赔”。金砖国家的扩大、用本币结算逐渐普及,这都向一个信号:单极世界已经死了。问题是,我们要不要也“变形变色”一下?既要展现合作的诚意,也不能让别人以为你永远都吃亏。这个世界,能不能少点“软柿子”那味,才是真正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