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路教育温馨提醒:9 月 8 日起,国家消防救援总队部署的全国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专项排查行动正式落地,各省消防救援队伍同步发布实施公告,重点针对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真实性、有效性开展全面核查。此次行动明确要求,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对全国所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员资质清理,无证上岗、持假证从业者将被依法清退,相关企业将面临 5 万元罚款,这标志着我国消防行业人员资质监管进入 "严管时代"。
排查行动三大核心举措
本次全国性排查由国家消防救援局统一部署,各省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落地执行,主要采取三大措施确保监管到位。一是证书联网核验,所有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需通过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 验证,核查证书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关键信息,虚假证书将实时标记并推送至属地监管部门;二是企业自查报备,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需在 10 月 15 日前完成内部人员资质自查,向当地消防救援支队提交《从业人员资质清单》,逾期未报备将被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三是现场突击检查,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将采取 "双随机、一公开 a 公开" 方式,对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化工企业等重点场所的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持证核查,发现无证上岗的将当场责令整改并依法处罚。
从各省已发布的公告来看,多地已明确具体惩戒措施。例如江苏省规定,首次发现无证上岗的企业将被约谈警告,限期整改;二次发现将暂停其消防技术服务资质 3 个月,并处 2 万元罚款;广东省则建立 "黑名单" 制度,持假证从业者将被纳入行业信用惩戒名单,5 年内不得从事消防技术服务工作。这种 "国家统筹 + 地方细化" 的监管模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消防人员资质监管网络。
持证上岗:不可逾越的行业红线
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作为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早已不是 "可选项" 而是 "必选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2025 年新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条件》进一步明确,每个消防控制室至少需配备 2 名中级及以上消防设施操作员,且值班期间不得擅自离岗。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持证上岗是保障消防安全的关键防线。现代建筑的消防系统已形成集火灾报警、自动灭火、防排烟等为一体的复杂体系,以常见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为例,需要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自检、故障排除、火警处置等 12 项核心技能,这些专业能力必须通过系统培训和考核才能具备。某省会城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检查数据显示,近三年发生的火灾事故中,多数的消防控制室操作失误与无证上岗有关,其中因不会操作消防联动设备导致火势扩大的案例占比较高,这充分印证了持证上岗对防范火灾风险的重要性。
把握改革窗口期,考证刻不容缓
当前正处于消防行业改革的关键节点,对有意从事消防设施操作工作的人员来说,尽早考证是抓住机遇的选择。从政策层面看,2025 年 4 月新版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已正式启用,证书防伪技术全面升级,包含芯片存储、二维码验证等多重防伪措施,未来证书核查将更加便捷,假证生存空间被彻底压缩。同时,国家消防救援局正在研究修订《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标准》,预计 2026 年实施的新标准将提高中级以上证书的考核难度,增加智慧消防、物联网应用等新技术内容,这意味着现在报考可享受 "旧标准考核、新标准持证" 的红利。
从市场需求看,全国消防设施操作员缺口非常大,中级以上持证人员更是供不应求。随着智慧消防技术的普及,具备传统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
考证流程的效率也为及时取证提供了保障。自2025年8月起,消防设施操作员一月考2次,考生通过考试的机会增多,同时考试成本低,与未来的薪资增长和职业发展相比,投资回报率高。特别是对于 18-55 周岁、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群,报考门槛相对较低,是实现职业转型或技能提升的优质选择。
随着全国证书排查行动的全面推进,消防行业 "持证上岗" 的刚性要求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对于尚未取得证书的从业者而言,现在正是报考的时机,既能避免因无证面临的职业风险,又能抢占改革前的取证红利。建议有意向的人员尽快咨询当地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了解新报考信息,制定学习计划,早日实现持证上岗,为自身职业发展筑牢安全防线,也为我国消防安全事业贡献专业力量。
#优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