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悬崖拍照·救援账单·公共代价
老君山又出事了。
8月23日。一名游客翻越护栏。
为了拍照。
脚下一滑。
坠下悬崖。
全过程被拍下。
视频里。他跨栏。踩土。崩塌。坠落。
一瞬间的事。
周围惊呼炸开。
但没人能拉住他。
救援立即启动。
消防员绑着绳索下降。悬崖陡峭。树枝割手。石头打滑。
每一步都危险。
担架往上拉。缓慢。艰难。
200多名游客滞留在栈道上。
烈日暴晒。等待两小时。
景区关闭。路线中断。
所有人的行程——被迫暂停。
他最终获救。
骨盆开裂。全身擦伤。
但活着。
医疗+救援成本总计1.8万元。
相当于景区三天的门票收入。
网友却不同情。
评论区刷屏:“活该”、“自己作死”、“凭什么大家买单”。
愤怒一边倒。
不是冷血。是厌倦。
今年前8个月,老君山已发生17起翻栏拍照事件。
罚了5人。
警示牌挂满。警告喊哑。
但还有人翻。
为什么?
一张悬崖照,在社交平台点赞量比普通风景照高出3倍。
算法奖励冒险。
视觉刺激流量。
越危险。越爆款。
调查显示,70%的人自信“不会出事”,但实际风险率高九倍。
错觉害人。
更深层的问题:
个人冲动,社会埋单。
救援费用。公共资源。其他游客的体验和时间。
全部折算成成本——谁该支付?
如果下次动用直升机,成本6万起。
钱从哪来?
从门票里扣?从税收里补?
不公平。
景区能做的有限。
加高护栏?加强巡逻?列入黑名单?
都试过。
但护栏再高,要翻的人照样找梯子。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
平台算法是否应降低危险内容的推荐权重?
我们看到冒险视频时,是点赞还是举报?
你的每一个点击,都在投票。
生命不是赌注。
风景再美,不值得用命换。
照片再爆,不值得百人滞留、救援队冒险。
护栏是底线,不是起点。
别跨。
下次遇到有人翻栏——
喊一声。拦一下。
或许就救了一命。
也省下一张公共账单。
山一直在。
命只有一次。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