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式旅居”火了,你说这年头怎么也有新花样?以前说起退休旅游,大家脑子里就是泰山、故宫、下馆子、上车睡觉下车撒尿,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开始把“家”搬到旅途上,搞得朋友圈都像小区的布告栏,谁家老头今天在大理跳广场舞,谁家老太太明天在北海杀价买咸鱼。过去打卡的队伍里浩浩荡荡,现在人散了,大家都回到了家——只是家换了个地界。
以前退休出去玩,是和旅行团一起排队,走的是刑讯室时间表。别人说是旅游,其实像参加体力劳动比赛,早上六点拿着水壶集合,晚上八点还没吃饱饭,困得跟站岗一样。现在好啦,“躺平式旅居”——不赶景点、不跟团、不打卡,租个房子,蹲下来,右手遛弯,左手买菜,谁说老年人就不能活得像大学生?毕竟,人生大事无非就是吃喝拉撒和发呆。
关键这玩法还省钱。你说二十年前老头老太太旅游那是用退休金堆出来的人均GDP。酒店一晚三百,饭馆顿顿黑名单级别的贵。旅居就不一样了,不少地方月租几百块,领导看了都忍不住说,“住这几年都没有房贷压力。”自己买菜做饭,从白萝卜到红烧肉,吃货等级直接打通关,花销能压到酒店价的三分之一,一顿比一顿省,仿佛在和财务自由玩捉迷藏——至于谁赢,跟通胀玩过家家的都懂。
民宿平台数据也出来凑热闹,告诉大家:短租民宿比酒店便宜,便宜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漏算了物业费。这生活质量直接提高到新高度,有人甚至把月租和养老院做了个横向对比:住民宿,能从床上直接走到阳台吸地气,养老院的话,地气是吸不到的,晕倒了只能吸氧气。
时间也过得宽松。过去跟团出门,导游像班主任管着你,“赶紧集合!时间到了!”人多得跟排队抢卫生纸似的,一天真正能自由活动不过五六小时,剩下都在被军管或者排队。现在你自己租房,时间是自己的,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今天我能去小区遛个弯”。一个菜场晃悠半天,公园里看大爷下象棋,晚上随手加入个广场舞,没人催你时间不够,也没人管你是不是方向感掉到沟里;一天下来九小时都是自己的,每一分钟都能用来浪费。
更有意思的是社交。以前跟团旅游,社交是和自己手机合影。现在旅居,菜场偶遇、广场舞碰头、社区遛弯,分分钟交得了新朋友。有人做过老年社交的白皮书,居然算出来旅居能让你一周增添三五个朋友,一天多聊几回天,社交量比以前刷景点多了几倍——这说明什么?说明退休以后你可以把朋友圈拉到线下,不是为了点赞,是为了一块买白菜。前阵子谁在菜市场多聊一句,第二天买菜都能打折,这哪里还是社交,这就是“老年社交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为什么老年人突然都爱上这招“躺平式旅居”?是岁数大了,作业终于做完,操心的事越来越少。国内60岁以上的老人据说有3.1亿,大家都不太愿意在老家烂掉,毕竟人生就这么一次,换个地方也许能活得像首诗。再说城里物价一直涨,工资不涨;一线城市一年涨8.2%,退休金没跟上,呆着太心塞,还不如出来“革命一下生活方式”。短租平台顺流而上,房源涨了一百多趴,民宿像韭菜一样,割了又长,想住哪都不是难事。社区里还会有帮忙看的大爷大妈,智能门锁保你进门不被狗咬——这科技进步就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做,不是为了拍抖音,是为了不再外地被锁门。
选地方也是门玄学,气候、物价、医院,缺一不可,否则叫家人天天担心。大理北海宜春这仨地方,老年朋友们一年比一年更像评委打分,大理气候舒服,医院离家不远,各项得分都能打85分,北海紧跟其后,宜春稍微逊一点,但人情味不掉分。比来比去,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最重要的是“像活在家里”,大理的小巷子、北海的海边、宜春的社区门口,主打就是能遇到同龄人,买菜不怕被骗,医院不怕路远,饭馆里一分钱不怕多花。
找房子,老人以为自己是租房小能手,大平台能看见可惜价格虚高,钻县域论坛、社区公告栏,才是搬家的秘密基地。58同城县区板块和小区门口的纸条,是最接地气的证券交易所。租房不怕遇骗子,就怕租到不知名小区没有快递站。这种信息收集能力,年轻人看了都忍不住啧啧称奇;毕竟做实事哪有不问本地大爷大妈的道理?
认识新朋友也得有高招,不然一直对着楼下的保安喊“师傅”。报个老年大学的书画班,或者社区搞志愿者,增长知识又能把朋友圈从线上搬到线下,大家打破尴尬,63%的老人敞开嗓门唠人生,剩下37%可能沉迷研究疫情防控。这种自我解决社交的能力,比年轻人用社交软件找对象强多了。
当然,生活里没事也不能掉以轻心。医院三公里内,二级医院,当地医保能用,不然生病了就必须靠异地跑步返回,有的人一个月签租房合同,把交房租的流程做得比民政局领证还严,白纸黑字写得比文学作品还影响情绪,生怕哪一天房东反悔也能有后手。合同签了,钱存好了,饭菜也买好了,关键是朋友也到位了。
未来可能还要变花样。康养+旅居的院子据说要开起来,健康检查、矮床、扶手、社区医生都配齐了,租房还用区块链,拖欠房租想赖账,一查身份证就出数据,仿佛走进了社交信用新时代。大家未来的饭桌上,可能左边坐着区块链老友,右边是广场舞战友,共同讨论养老金和菜市场白菜的今生今世。甚至有的地方蹭出特色圈子,版纳有养鸟团伙,霞浦有拍日出摄影小营,大家善于把生活过成电视剧外加纪录片——可惜没有导演,只有一群老头老太太自由发挥,主打的就是躺平。
本质呢?“躺平式旅居”,其实不是逃避,只是把原本精打细算的日子搬到了外面,在别人的地界重新攒出自己的朋友圈。花得少,烦得少,交友多,压力小,说白了,这不是退休后多了闲钱花,是退休后终于能主宰自己的无聊。要保证这个新生活方式靠谱,政策支持不能少,市场配套得跟上,社区也别懒,大平台小圈子得一起搞,把养老变成“乐活”。否则千好万好,没朋友没医院没物美价廉,再花十块也是白搭。
当然,说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自我调侃——现在的老人,活得比年轻人自由,但吐槽比年轻人熟练。人到六十,活成了段子手,旅游变成生活,生活变成段子圈,明天的朋友圈里,不知道是谁在大理发自拍,谁在北海吹海风,谁在宜春煮泡面。大家伙活得像一首民谣:“我在路上,家在心里。”等我们老了,再去凑一波民宿,躺平旅居,争取能把人生也当成段子,把段子聊成一顿饭。至于景点,说不定下次跟团导游都要说: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要开始自由活动了——其实,大家早就在自由活动。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