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与普京那场备受争议的会晤之后,美国参议员卢比奥突然站出来,对俄罗斯划出了四条强硬红线。这一举动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更像是在为老板特朗普失败的谈判紧急找补,试图挽回一些颜面。而就在此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抵达美国,他的到来,似乎预示着华盛顿的风向可能要变了。
一次失败的谈判与拙劣的粉饰
特朗普与普京的会面,在外界看来几乎是一场外交灾难。特朗普不仅没能实现他所宣称的停火目标,反而显得对普京多有妥协,这引来了西方媒体和专家的一致批评。普京在停战问题上寸步不让,他开出的条件更是精明到近乎羞辱。
普京的方案是,他可以同意美欧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但这需要乌克兰从顿巴斯地区撤出6600平方公里的军队作为交换。作为回报,俄罗斯则会从乌克兰北部的苏梅和哈尔科夫州占领的区区440平方公里土地上撤军。
这本质上是一个让乌克兰用大片核心领土换取俄军小范围撤离的方案,普京甚至用了一个本就不属于俄罗斯的“安全保障”作为筹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对等的条件,却被特朗普包装成俄罗斯做出的巨大妥协,并以此为自己贴金。事后,特朗普甚至反过来向乌克兰施压,声称能否停火完全取决于泽连斯基。
高尔夫球友对阵老牌外交官
这场谈判的失败,从双方的团队配置上就能看出端倪。普京这边是经验老到的外长拉夫罗夫和财政部长,显然为谈判做了万全准备,他们用一个小小的让步就成功带偏了特朗普的节奏。
反观特朗普这边,除了卢比奥,其核心特使竟然是理查德·威特科夫,一个地产商,也是特朗普的高尔夫球友。此人毫无政治经验,在与俄方的沟通中表现软弱,几乎成了普京的传声筒。
更离谱的是,威特科夫在会谈前甚至传错了普京的意思,他告诉美方,只要乌军从顿巴斯撤离,俄军就会从扎波罗热和赫尔松撤军。而普京的原意仅仅是在那两个地区实现停火。让这样一个人物负责如此复杂棘手的问题,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卢比奥的四点威胁
在特朗普和威特科夫表现糟糕的衬托下,卢比奥反而显得更为沉稳。他的立场相对稳定,既主张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也坚持对俄罗斯保持压力。在特朗普的谈判成果饱受抨击后,卢比奥在8月17日出面收拾残局。
他首先为特朗普与普京会晤的合理性辩护,直言不讳地指出,普京掌握着全球最大的战术核武库,与他对话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番话也间接解释了特朗普在会谈中为何会妥协。紧接着,他抛出了对俄罗斯的四点最新立场,试图重新确立强硬姿态。
这四点包括:一,实现俄乌停火仍是当前最优先事项;二,如果乌克兰问题没有进展,美国将维持并实施新的对俄制裁;三,坚决反对将顿巴斯地区完全移交给俄罗斯控制;四,和平协议需要各方都有所失也有所得。卢比奥的这番表态,标志着美国的立场似乎又从妥协转向了强硬。
泽连斯基亲赴美国施压
然而,卢比奥的强硬表态究竟是特朗普的真实意图,还是一种宣传策略,外界还不得而知。真正的变数在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抵达美国,准备与特朗普会面。
泽连斯基行前就已明确表态,绝不会接受用大片领土换取小片土地的和平方案。为了给他此行保驾护航,欧洲多国领导人也计划前往美国与特朗普会谈,形成集体施压的态势。
特朗普本人的态度向来反复无常,时而偏向普京,时而又向乌克兰和欧洲靠拢。现在,随着泽连斯基的到来和欧洲盟友的介入,天平似乎又要向乌克兰一方倾斜了。
笔者以为
卢比奥的最新讲话,很可能是在为特朗普接下来的态度转变做铺垫。面对一个立场坚定的泽连斯基,以及背后支持他的欧洲盟友,特朗普很难再坚持之前那个对乌克兰极为不利的方案。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会谈中,特朗普的态度会再次发生摇摆。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全世界都在等待这场会面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