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压库催生零公里二手车,销量泡沫恐致行业危机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车企压库催生零公里二手车,销量泡沫恐致行业危机

2025-10-10 18:25:55

车企压库催生零公里二手车,销量泡沫恐致行业危机

作为一名常年关注汽车行业的车评人,最近我被一个现象深深触动了。你有没有发现,街上的新车越来越多,但身边真正有购车需求的朋友,似乎并没有成倍增长?各大车企公布的销量数据一个比一个亮眼,动辄年销百万,增长惊人。但与此同时,二手车市场里却悄然出现了一种“零公里”新车,价格低得离谱,仿佛在打自己的脸。这背后,真的是市场需求的爆发吗?还是说,我们正被一场精心策划的“数字游戏”所蒙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汽车销量背后的真相。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促销,而是一场从经销商到二手车市场的“内卷”狂欢。你以为4S店卖车是为了赚差价?错了,现在卖车本身可能都不赚钱,甚至亏钱。经销商最大的利润来源,竟然是车企的“返利”。为了拿到这笔钱,他们必须完成车企下达的销量目标。完不成就没返利,可能连运营成本都覆盖不了。怎么办?只能把卖不出去的新车,低价“甩”给二手车商,上个临牌,交个保险,摇身一变就成了“零公里”二手车。这哪里是清库存,这分明是车企把经销商逼上了“自产自销”的绝路。

你可能会问,这些车最后都去哪了?答案是,不仅在国内卖,还出口到中东、非洲等地。有平台收购某外资品牌17万指导价的车,价格还不到10万,不到六折!这价格,别说赚钱,成本都不够。这说明什么?说明车企为了报表上的数字好看,已经不惜血本,把未来市场的潜力提前透支了。中国汽车市场2017年卖了2887万辆,2024年3143万辆,增长不到9%。可某些车企的销量却翻了几倍,这增长从哪来?很可能就是从这个庞大的二手车市场“挖”来的。今年前7个月,二手车成交量达到1123万辆,相当于新车的61.5%,这是一块巨大的“肥肉”。

再看几款热门车型,就更能理解这种“竭泽而渔”的压力了。以某新势力品牌A为例,外观设计确实前卫,无框车门、溜背造型,开出去回头率不低。内饰更是堆料十足,大屏、氛围灯、高级皮质,科技感和豪华感拉满。动力上,百公里加速轻松进入4秒俱乐部,性能堪比超跑。智能化方面,高阶辅助驾驶、语音交互、OTA升级,一个不落。安全性也下了血本,高强度钢占比高,气囊多,碰撞测试成绩优秀。听起来是不是完美?但问题来了,这么好的车,为什么还要靠“逼经销商卖二手”来冲销量?

对比一下传统巨头B品牌,虽然设计相对保守,但胜在皮实耐用,油耗低,维修保养便宜。C品牌则主打性价比,配置丰富,空间大,价格亲民。相比之下,A品牌虽然产品力强,但价格高,品牌认知度还在建立中,真正愿意掏钱的消费者有限。这就导致了A品牌必须通过压库、返利等方式,逼迫经销商完成销量目标,否则品牌声量和资本市场的信心就会崩塌。而经销商为了拿到返利,只能把新车当二手车卖,形成恶性循环。

更可怕的是,这种模式正在摧毁消费者的信任。你想啊,今天你花20万买了一台新车,转头发现二手车市场同款“零公里”车只要14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而且,当一家车企的销量严重依赖这种“内销”模式时,它的长期生存能力就值得怀疑了。去年已经有多家新造车企业陷入困境,近期更有巨头预言将有大量品牌消失。消费者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销量大、口碑好的品牌,因为担心小品牌一旦倒下,售后和零配件就成了大问题。

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令人振奋的销量数据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数字背后,有多少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又有多少是“人造”的泡沫?车企为了短期增长,把经销商和二手市场都“割”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市场红利总有吃完的一天,当“零公里”二手车不再新鲜,当消费者不再为花哨的PPT买单,当资本不再为漂亮的数字疯狂,谁还能真正靠产品力活下去?未来的汽车市场,是属于那些踏实造车、尊重市场规律的品牌,还是属于那些只会玩数字游戏的“泡沫”?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