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客说
每天翻翻基金公告,总有新发现。
比如国联基金最近这是什么情况啊?
今年下半年开始每月一个基金经理清仓卸任的操作;
这周更夸张前后公告两个权益基金经理清空产品,其中还有关键角色。
其实大家都懂,基金经理卸任了全部产品,基本就是指向了离职。
所以先来说说国联本周“下线”的两位基金经理。
一位是骆尖,卸任前只管一只6个月持有期产品,任职回报还亏着30%以上,今年涨幅大概在36%。
如果说骆尖离开可以解读为业绩回血不佳,另一位柯海东的离任就有些不太寻常了。
柯海东除了是基金经理,还担任国联权益投资部总监。
业绩稳健,9月卸任的所有产品任职回报都为正,管理最久的代表作表现也很不错,难道是跳槽?
土豆又继续扒了扒国联基金今年的基金经理清仓卸任情况,越看越有意思。
国联下半年开始每月 “送走” 一位基金经理,今年主动权益经理走了 4 个。
而且这权益线经理批量离任的事儿,去年就有了,基客说当时还统计过。
所以问题来了:国联的基金经理们,尤其是权益线,为啥会集中 “大撤退” 呢?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联基金公告信息。
不过这种批量离任倒是让土豆想起一个今年吃到的瓜。
红薯有用户发帖分享自己作为会计被工作了十年的公募基金开除,并且公司还不想正常付违约金。
目前被开除的博主仲裁赢了,但是基金公司继续上诉…
这件事还透露一个关键信息:这家基金公司裁员是因为新股东要派驻自己人,所以财务部门也面临“洗牌”。
后续根据评论区中的置顶,这家公募信息指向了国联基金。
国联基金确实在近年有股东变更的情况,期间前后也经历了领导班子频繁更替。
所以如果这类大“洗牌”继续传导到了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也波及到投研线似乎也说得通。
另外结合以上两点,再看国联基金上半年在营收增长不大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高达52%,算不算“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此外除了人员有精简和换血需求,国联的权益基金经理变动可能也指向了他们家方向性的转变。
土豆注意到国联基金近1年发行的权益产品均为指数和指数增强,一只主动权益产品都没有。
近年国联基金在主动权益上面的表现并不突出,看样子这是准备另谋出路在被动指数上多做布局。
这么一来,24 年至今他们家不少主动权益经理离任,或许也可能是权益侧重被动后,也顺便给主动团队做一个减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