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粉是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副产品,因其物理特性特殊,直接利用存在一定困难。通过造球工艺将其成型,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在造球过程中,粘结剂的选择和使用对球团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粘结剂在焦粉造球中主要起到桥联、吸附和固结的作用。它能够使分散的焦粉颗粒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球团。合适的粘结剂不仅能改善球团的机械性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球团的热性能和化学性能。
目前常用的焦粉造球粘结剂主要分为无机粘结剂、有机粘结剂和复合粘结剂三大类。
1.无机粘结剂
无机粘结剂主要包括粘土、石灰、水泥、水玻璃等。这类粘结剂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但通常需要较高的添加量,可能会降低球团的固定碳含量。例如,粘土类粘结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粘结性,但会使球团灰分增加;石灰类粘结剂能提供一定的碱性环境,但可能影响球团的高温性能。
2.有机粘结剂
有机粘结剂包括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磺酸盐、各类树脂和聚合物等。这类粘结剂一般添加量较少,对球团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但成本相对较高。一些有机粘结剂在高温下会分解,可能影响球团的热强度。例如,淀粉类粘结剂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且对环境友好,但耐水性可能较差;合成聚合物类粘结剂粘结强度高,但成本较高且可能涉及环保问题。
3.复合粘结剂
复合粘结剂是将无机和有机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以期综合各自的优点,克服单一粘结剂的不足。例如,将粘土与少量有机聚合物复合使用,可以在保证粘结强度的减少无机粘结剂的用量,从而维持较高的固定碳含量。
粘结剂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1.粘结性能:粘结剂多元化能提供足够的绿色球团(生球)强度和干球强度,以满足运输和后续处理的要求。
2.成本因素: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粘结剂,以控制生产成本。使用成本较低的粘结剂,如某些工业副产物,每吨球团的粘结剂成本可能控制在几十元rmb以内,而高性能的专用粘结剂成本可能达到数百元rmb每吨。
3.对球团品质的影响:粘结剂的加入不应显著降低球团的固定碳含量和热值,也不应引入过多的有害杂质。
4.环境影响:粘结剂本身应无毒无害,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应造成二次污染。生物质类粘结剂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5.工艺适应性:粘结剂应适合现有的造球工艺设备,对水分敏感度、混捏时间、固化条件等要求不应过于苛刻。
焦粉造球的基本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原料准备:将焦粉进行破碎和筛分,控制其粒度分布,通常要求粒度小于一定目数,以保证良好的成型性。
2.混合:将焦粉与粘结剂以及可能需要的调整剂(如水分调节剂)进行充分混合,确保均匀分布。
3.造球:在圆盘造球机或对辊压球机等设备中,通过滚动和挤压作用使混合物形成生球。
4.固化干燥:生球需要经过干燥固化工序以获得足够的机械强度。根据粘结剂类型的不同,可能采用自然晾干、低温烘干或高温烧结等方式。
5.冷却与筛分:固化后的球团经冷却后,进行筛分,得到合格的产品球团。
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
1.生球强度不足:可能由于粘结剂选择不当、添加量不足、混合不均或水分控制不佳造成。
2.干球强度低:可能与粘结剂的固化机理有关,需要优化固化工艺条件。
3.球团热强度不达标:对于用于高温过程的球团,需要选择在高温下仍能保持一定强度的粘结剂,或添加适量的无机粘结剂以提高热稳定性。
4.成本过高:通过寻找廉价替代品或优化配比来降低成本。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新型高效粘结剂:研究粘结机理,开发添加量少、效果好的专用粘结剂。
2.利用工业废料作为粘结剂:探索如纸浆废液、糖渣、污泥等工业副产物作为粘结剂的可能性,实现以废治废。
3.优化配方和工艺:通过实验和模型模拟,寻找特定焦粉条件下的优秀粘结剂配方和造球工艺参数。
4.注重环境友好性:更多地使用可生物降解、无毒无害的粘结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粘结剂是焦粉造球过程中的关键辅助材料,其选择和使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球团的质量和生产的经济性。通过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焦粉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原料特性、产品要求和生产条件,通过系统的试验来确定最合适的粘结剂类型和添加量,并优化相应的造球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