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贝森特着急了。
32个国家携手中国,搭建起4.5万亿元的人民币互换网络?贝森特坦言,想和中方通个电话。
2025年9月初,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匈牙利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是今年以来与我国签署或续签此类协议的第9家外国央行。
截至5月末,中国已经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高达4.5万亿元人民币。
而就在9月初,中国央行与三家欧洲央行签署的协议规模惊人:中欧互换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中瑞为1500亿元人民币/170亿瑞士法郎,中匈为400亿元人民币/1.9万亿匈牙利福林。
此外截至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IMF数据显示,人民币储备规模占比为2.4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38个百分点。2022年5月,IMF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排名第三。
可以说美元霸权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美国频繁将美元武器化,许多国家开始反思对美元体系的过度依赖。数据显示,95%的央行预计未来一年的全球黄金储备将会增加,有创纪录的43%的央行计划增持黄金,73%的人预计未来5年美元储备将下降。
实际上自2022年俄罗斯的储备资产被美欧没收之后,全球的黄金储备增长了近90%。黄金已超过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资产。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投资偏好的变化,更是对美元信任的逐渐瓦解。
也是使得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批评美联储货币政策是美国高通胀、贫富分化以及不可控债务风险的根源。作为特朗普政府的财长,公开批评美联储,显然可见日前的贝森特恩实在是着急了。
更不必说遇到如今这个局面,要清楚人民币国际化这些年步伐稳健。几年前可能还没多少人想到,人民币会如此迅速地成为国际支付中的重要货币。
而中国央行通过持续扩大本币互换网络,不仅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稳定性,也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设了坚实基础。
当然中国也在调整其外汇储备结构。自2016年以来,在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中,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份额已下降了大约15个百分点,约22%,接近至少15年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持有的黄金份额却在上升,该趋势在2022年开始加速,此后黄金在中国储备中的份额翻了一番。
中国央行加大黄金储备既有对风险的考量,也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要贵金属作为锚,让全球其他央行使用人民币时放心。
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迅猛发展,美国的不安也并非只是在此时才有所体现。在关税谈判之中,美国财政部长总想将金融列入谈判的议题,并且多次希望中国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紧急喊话中国,希望进行对话。
甚至早在今年2月,收到中方贺信不到24小时,美财长就要求与中国对口官员进行首次通话。
不过虽然美国着急,但美方提出的要求却十分无理,让中国通过国内消费恢复经济平衡,说白了就是要求我们停止依赖出口以带动经济增长。这种要求背后,真实目的是阻止中国产品流入国际市场,进而给美国商品制造更多机会。
但市场可不给美国这样的机会,在国际货币格局重构的背景下,黄金价格和人民币汇率都呈现出引人注目的走势。自从美联储加息以来,中美之间的利率差扩大,很多中国制造企业将利润留存在美国本土吃利息。
但现在特朗普政府为了推动美元降息,对美联储是步步紧逼,中美的利差不断缩小,这引发前些年寄存在海外的一些流动性资金回流中国。
而在这一背景下,美元指数自年初高点跌约10%,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则普遍反弹、走强。
4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持续升值,甚至释放出稳定汇率的信号。也是由此,外界开始关注了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在短期之内重返6时代?
只得说,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正进入加速阶段。这不只是央行间的协议签署,更是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
而人民币正悄悄融入全球金融血脉,改变着国际货币格局。随着贸易紧张局势改善,人民币汇率或迎来趋势性拐点。德银研究预测,至2025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至7.0,到2026年底升值至6.7。
但并非意味着美元主导地位会一夜消失,况且人民币国际化不是要取代美元,而是让各国多一个选择。当贝森特一次次急求通话,当4.5万亿互换协议铺开,只得说,时代已经在悄然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