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听到那群藏民抬人的故事时,我傻眼了。
你说6万块,12小时的山路要走6小时,这不是在玩命吗?
那一刻,我有点不敢相信。
真的是挑战极限,还是在和死神打赌?
你以为是卖命挣饭钱?
不,全然不是这么简单。
那是高原,海拔五千米,氧气浓度不到平原的一半。
你呼吸一口气,可能比你正常呼吸几口都累。
那些挑战极限的游客,一边喊着“挑战自我”,一边却在面对生命危险时,眼睁睁地看着藏民背着担架一步步走过碎石坡,那样的坚韧,不是血肉之躯可以承载的。
那种在风雪中、一手拽着雪山的手臂、另一手拉着生死之间的生命线的勇气,绝对不是钱能衡量的。
你可曾想过,直升机的费用起步就够让你破产的——从空中飞跃雪山,仪表盘上的数字就是成本。
那些藏民根本不理解这个,他们的世界里,没有钱的衡量,只有山,只有信仰。
而就在这样的山脉之间,藏民们成了游走在生死之间的“英雄”。
去年,有个大学生在垭口晕倒,听起来像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吧?
不,是真的。
几乎是整个村子的力量都汇集在了担架上。
然后,我看到的那一幕,一位藏民领头,怀里还揣着一包酥油茶,这是给晕倒的孩子留的。
他们什么都没说,只是互相交接着肩膀,慢慢向前。
别人能拿钱买保险,他们能拿命救人。
真心不想用“英雄”这两个字来形容,但那一瞬间,我真想不到别的词语。
有人会觉得他们不过是低价劳动力。
你知道吗,暴风雪中GPS失灵、电话断电时,只有他们能凭着经验认出风的方向。
那些经幡猎猎作响的,不是仪式,而是他们的“导航系统”,那些没有丝毫仪式感的动作,成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你敢想象吗?
在那样的条件下,谁还能保持冷静?
谁又能在那种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像他们一样毫不犹豫地抬起担架?
是的,六万块,我承认它是一笔不小的钱,但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交易”。
我不想再说什么“他们多么伟大”,因为伟大这个词被用得太多,甚至有点苍白。
我要说的是,他们的责任感。
他们能接受的,不是别人眼中的廉价劳动力,而是他们生命中的“常态”。
雪山永远是敞开的,生命在他们眼中,像是一次又一次的使命。
他们一生都活在这个“常态”里,救人、背负责任,就像是在割青稞一样自然。
当我看到这6万块时,我觉得它好像真不值一提。
但又不禁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待它呢?
6万块的背后,是八个藏民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生命线。
无论如何,藏民的内心永远没有“交易”这一词,只有山、只有生死、只有他们愿意守护的那一片天地。
难道这不比数字本身更为珍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