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再擒宿敌晋级四强,临场愣神揭露赛场专注幕后日常
8月的横滨球馆后场走廊,王楚钦拎着手里的乒乓球拍,额头上还留着细密的汗珠。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对内有点熟稔、对外却颇有火药味的男单1/4决赛。户上隼辅瘫坐球台边,头低下去,无神盯地。比分牌停在11-3,王楚钦将两人交锋纪录再刷成6-0。混杂着现场日语和中文的“大头加油”,楼上看台上的几个中国留学生拼命挥着小旗,有人把“中国队无敌”用关西腔高喊出来,逗得旁边的大叔仰头直乐。
第一局刚落下,王楚钦快步走边线,低声跟教练絮叨:“前三板感觉摸着点儿了。”教练只点头,把毛巾朝他一甩。全场气氛紧绷,除了他俩,好像谁都在屏气。第二局有点意外——户上隼辅忽然发力,5-11,王楚钦丢了节奏。几名球迷在场边翻手机想查数据,对面一个日本小男孩咬着冰箱买的章鱼小丸子,悄悄嘀咕“他是不是有点走神儿?”
临近第三局,王楚钦把袖口卷到胳膊肘,眉头死死拧着,嘴里蹦出几句地道北京话:“不能老头铁吧,赶紧出点变化呗。”看得懂门道的老球迷立刻跟身边吹牛:“大头这个球感,真就全场随便撒。”场上第四局最后一分,王楚钦跃身起跳,一记侧身拉球,不光压得户上隼辅找不到北,甚至旁边器材搬运工都跟着呼一口气――据说这动作在日本社交网上发酵一夜,第二天教练组都惊了。
事实上,这俩人交手次数已称得上“老相识”。两年前就有球迷在WTT新加坡现场,偷偷录下他们赛后互相点头微笑的镜头,社媒上标题写着“中日冤家情谊深”。户上的进步有目共睹,速度提上去,拉球角度也学了点国乒那劲道,这回也只能说“运气还差火候”,有观众在场下小声唏嘘:“户上总差一口气,就是差在大头身上。”
中场休息时,技术统计员蹲在墙角,跟记者闲聊。“你说这俩人每次交手,王楚钦总能掐中户上的死处,真有意思。”有人插嘴:“哎,刚还看到微博有老球迷扒出他们今年练习赛的数据,王楚钦前三板得分率高出一成,打心理的嘛。”
五局结束,现场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有人在厕所门口喊:“咱还能赶上8号线末班车不?”球馆外,穿红球衣的小哥抽着本地细烟,把战报短信群发给自己足球队的兄弟,“大头赢了,准四强,明儿内场估计得爆满啦。”
进入混采区,边上的日本记者还嘀咕着“感觉中国选手心理素质太强”。轮到王楚钦受访,镜头怼到脸上。“今天开局感觉怎么样?”记者客气地递上话筒。王楚钦一愣,挠挠头,一连串半北京半普通话飘出来:“其实吧,刚开打前两局啊,没怎么完全打开。主要纠结在前3板这块,相持段其实没太多,就是可能太小心了吧,嗯...”
短暂寒暄后话题转到第二局的失分。他眼神一闪:“第二局,说实话自己节奏没弄清楚,注意力也有点散,太保守了。其实对他,咱也老对手了,他进步大呢,和以前不是一个类型了。”
此刻,队里体能师在一旁抖腿,查着手机日历。突然有人问王楚钦明天要一天打2场,冲击决赛有啥准备。王楚钦下意识抓了抓短发,直接就愣神,蹦出一句:“啊?一天两场?!”训练师忍不住一笑,连日语都差点忘了:“半决赛决赛一天打完,老弟。”王楚钦这才回神,抿着嘴哼一声,甩出一句:“那我还真没想,能活到最后一场就行呗。”
媒体区顿时抖了两下,不少人都忍不住乐出来。微信群里已经有人二传,“大头成心不记得决赛日程,这是真投入啊。”
有球迷会现场帮忙照看孩子的东北阿姨,把刚学会的横滨方言和普通话夹杂着吼:“大头就这劲,逮谁狠掐谁!”边上团队成员插上一句,“甭管明儿打几个,一个字,冲!”
另一头,豆瓣小组正热烈复盘。有帖子留言说“活到最后一场”成了饭圈最新梗,还有粉丝专门做了表情包,叠加上一张王楚钦斜着眼抿嘴偷乐的照片,底下配字:“大头——活着就是胜利。”有人顺手八卦,说街头有流浪猫都被球馆阿姨喂成了吉祥物,比赛日球员进场前都忍不住去撸一把,说“这是横滨的好运猫,摸了准能赢。”
屋外夜风带点海味,横滨路边还有小贩守着烧烤。教练组背着装备箱忙着联系饭店订晚饭,球员们胃口大开。隔壁日本小球员用稚拙的中文喊:“王楚钦下次加油!”王楚钦回头摆手,嘴角一翘,像街头溜弯回家的大小伙子,“行,谢啦。”小球员爸妈笑着追一句横滨俚语,大意是,“明天太阳照样晒,哪局都不能怕。”
球馆边有块小空地,有几个人踢着废弃的塑料瓶,不远处保安迷迷糊糊在椅子上眯一会儿。热气球广告刚转回头顶,“WTT”四个大字透着夜色。王楚钦他们就这么散开了,说不清是不是饿了,反正那几只球拍发出咯吱响。
啪一声,有人打翻自助贩卖机的饮料罐,吆喝着让大家尝一口“不知名汽水”。这赛场与生活,谁记得明天要打几场——灯光下影子斑斑驳驳,横滨街头零零碎碎,王楚钦回头问身后,“晚上谁跟我去找那家抹茶蛋糕了?”